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走過第五個年頭,在謀思路、打基礎、尋突破階段進行了有效探索。其中,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如火如荼,為優化區域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品質打下了良好基礎。過去,通州曾被認為是北京的“睡城”,每天晚高峰人群從中心城區潮歸而至。如今,隨著交通網絡不斷完善、產業格局不斷優化、基礎設施不斷健全,“睡城”已經蘇醒。
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城鎮室副主任劉?J為,當前國內中心城市的發展,比較常見的模式是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要素和資源,而要達到中心城市和周邊區域的資源匹配和共享目的,需要相應交通體系的支撐。判斷都市圈是否形成,很重要的一個標志是要看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交通體系是否完備。
交通是城市的大動脈。早在2017年底,北京中心城與副中心之間的快速軌道交通走廊——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開通。今年6月20日,城市副中心線東延至喬莊東站,全程設置5站,最快運行僅需39分鐘。中心城與城市副中心之間高效率、大運量客運通道的建設,為通州區域內的板塊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當前,通州有潞城、臺湖、亦莊新城、宋莊、張家灣等多個熱門板塊。其中,臺湖板塊密切對接副中心建設,因環渤?偛炕、規劃多條軌道線經過、配套設施健全等優勢備受關注。根據規劃,臺湖將鎮區劃分為3個小組團,以演藝文化功能為核心軸帶,串聯臺湖公園、演藝小鎮、環球主題公園、設計之都,建立綠帶穿插、組團化集約緊湊的空間布局。
品牌開發商的搶灘布局為區域人居品質提升帶來契機。2012年底,臺湖開始第一批土地放量,萬科首開聯合拿地開發了臺湖新城。此后,臺湖成為眾多品牌開發商的必爭之地。除了萬科多次在此拿地深耕,2013年4月,泰禾以112%的高溢價率拿下臺湖一塊以商業為主的混合用地,此后不到一個月,又以近2萬元的樓面價拿下臺湖“地王”……
尤其在今年初,通州出讓首宗含“限競房”用地的土地,該地塊位于臺湖高端總部基地板塊,包含通州區臺湖鎮YZ00-0405-0094、0095、0098、0101、0103等5塊R2二類居住用地和0097等1塊A33基礎教育用地,共計約11.5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,建筑規模約28萬平方米,起始價約65億元。最終,平安+萬科聯合體以66.6億元將其攬入囊中。
筆者近日通過走訪了解到,該地塊被命名為城市之光·東望項目。“東望項目屬限競房,主力戶型為90平方米三居的首改型產品和120平方米-140平方米的改善型產品。6月30日,我們將舉行產品發布會,深入詮釋解讀東望項目的產品對人與城市生活的新理解。”相關負責人介紹,項目預計將于今年8月初入市,總價區間在350萬元-750萬元之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過去幾年北京住宅土地供應涌現出大量限競房地塊,但通州土地市場幾乎斷供了住宅用地三年。因此,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萬科城市之光東望項目作為通州區內首個限競房項目,整體體量達到28萬平方米,加上限價在五萬元出頭,這對于首置和改善人群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,入市后將攪動通州乃至周邊板塊的新房市場。
“一般來說,城市CBD周邊30分鐘輻射范圍內都是CBD資源外溢的紅利區,臺湖的區位特點決定這里將成為副中心居住功能轉移、居住品質提升的重要板塊。同時,從更大的范圍來看,臺湖等板塊在副中心產業和人口結構優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,未來還將利于促進解決北京‘大城市病’,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。”業內人士分析道。
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許檳表示,當前國內城市空間使用效率不高,主要是因為以往規劃中很少從公共產品的角度去設計城市,而是以部門管理的便捷性為導向,忽略了“以人為本”及效率。在這方面,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的“家園中心”,就是從土地的使用效率、人生活的便捷性角度,去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。
在這方面,北京正在深化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,完善副中心規劃體系,推進通州全區范圍內的城鄉融合發展。臺湖地處通州與亦莊開發區的交界處,定位為“演藝文化小鎮+世界一流的產業綜合新市鎮”,其南部將規劃為高端總部基地區,北部則致力打造北京文化演藝中心區。隨著交通軌線建設完善,未來臺湖將在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